延平中學國中部2025年招生考試中,國文作文題目是「那一天,我流下了眼淚」,新聞報導同一考場超過一半的人都寫爸媽死掉,難道眼淚跟悲傷畫上等號嗎?
我嘗試用另外的角度來看,假設我是考生寫了這篇作文
那一天,我流下了眼淚
看到這個題目時,我心中飛快地盤算著該讓哪位親友過世,才能塑造出流淚的悲情場景。是讓我家可愛又白目的貓咪顆顆突然生病離開?還是讓我的好友轉學到出入不便的偏鄉中偏鄉?或者寫爺爺或是奶奶重病住院,讓全家人都很擔心,不知何時會面臨分別?我在腦海中模擬著各種傷心的情節,試著挑選最能打動閱卷者的一幕。同時,我也在想這些角色不應該遭遇不幸的理由——顆顆明明就是一隻親人的貓咪,雖然撒嬌的方式十分笨拙,我和好友一起規劃的未來尚未實現,一人孤獨的去捐血,有點悲傷。奶奶還是爺爺明明就是早已過世,讓她們從冥界回來再往生一次未免太殘忍等等。我甚至想像了自己在日記中寫下傷心的文字,或是一個人佇立在海邊,一邊遠眺天空一邊流淚的樣子。
突然間,我發現自己的想法好像有點奇怪。為什麼看到「流淚」就想到難過的事?難道一定是悲傷才會流淚嗎?仔細想想,淚水的意義不只有傷心。去年運動會我們班大隊接力,大家在人力有限的狀態下努力跑完全程,並獲得最佳團隊精神獎時,全班幾乎都激動到哭;看網路上流浪貓狗被善心人士收養的影片,看著遭遇坎坷的生命終於有好的歸宿時,我也會感動到眼眶濕潤;畢業前,看到紀念冊上老師寫給我的話語,諄諄教誨,那個嚴肅的老師也有感性的一面,我感動到流下男子淚。有時候媽媽看日劇看到感人情節也會邊笑邊擦眼淚。原來,高興、感動、溫暖的時候,我們也會流淚啊。
回想自己過往生活中那些流淚的時刻。夏令營結束前營火晚會時,和相處幾天卻經歷無數歷練的朋友告別,我們即將回歸日常生活去各自繼續彼此的旅程;第一次被通知上台領獎,站在台下等待上台的我激動得哭了;看著地面散落滿地的鋼彈模型,剛組裝完成想帶去跟同學分享,卻不慎滑落被公車輾碎,我難過到哭不出來;還有前幾天我去看「喵的奇幻漂流」,看到喵終於卸下心防,跟同船的動物們成為夥伴時,我開心得哭了,我感到一陣溫暖。這些不全然是悲傷的故事,有喜有悲,也有溫暖和快樂的回憶。
淚水就像是我們心情的一種表達方式,它可以是難過的,也可以是開心的。當我們流淚時,是因為那一刻的感受太強烈,強烈到只能用淚水來表達。那一天,我流下了眼淚,可能是因為考試考砸了,可能是因為和好朋友和好了,也可能只是因為看了一部感人的電影。但不管是什麼原因,淚水都告訴我:我是一個會感受、會在意、會被打動的人。或許,能夠為生活中的大小事情流淚,正是我們年輕心靈最珍貴的地方吧。畢竟,總有一天我們會長大,會變得更堅強,也許就不會那麼容易流淚了。但現在,讓我們珍惜這顆能被各種情感打動的心,無論是悲傷還是喜悅,都值得我們用真心去感受。